湖北日报传媒集团《大武汉》专题采访我司董事长周国熠博士文章全文
时间:2014-10-10 10:25:04 点击数:
周国熠,垃圾扰城的终结者
(记者 李星)
你知道,自己每天制造出来的垃圾都去哪儿了吗?过去是直接被填埋在地下,等待数十年,甚至上百年的自然降解,现在则是被焚烧,但焚烧过程中产生了剧毒物质飞灰和致癌的二?f英。从前些年的“垃圾围城”,变为现在的“垃圾扰城”,这个问题始终是困扰城市发展的瓶颈。
眼下,武汉中心诚区每天产生8000吨生活垃圾,而且还在以每年5%的速度递??,同时,垃圾处理厂的建设却是举步维艰。因为没人愿与它作邻居。确实,这个冒着浓烟、散发着刺鼻臭味、弥漫着二?f英和剧毒飞灰的家伙,实在让人难以忍受。
垃圾处理厂,对于城市,正如公共厕所一样,谁也离不开,却谁也不原意让公厕建在自家门口。但整洁高档的卫生间,却是每家每户都想拥有的。如何将臭烘烘的公厕变成干净高档的卫生间,这个答案同样可以解决垃圾处理厂与城市生活的悖论问题。
一直从事环保事业的周国熠找到了解码的钥匙:运用第三代垃圾处理技术的高科技装备“火焰兵”。
"火焰兵"将成武汉造
今年9月12日,在中国?胛裨焊弊芾砺砜?陀⒐?普?蟪记侵?奥斯本主持的第六届中英财金对话投资论坛上,周国熠代表武汉景弘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英??HREWS公司在论坛现场正式签订合作协议,引进了目前世界顶级的第三代垃圾处理技术——高级热解气化技术装备的高科技环保设备“火焰兵”。这意味着,未来我们城市的垃圾焚烧厂,将不会再产生飞灰、二?f英,也不会再有剌鼻的腐臭味,同时发电率提高三至五成。
半个月之后,我们坐在周国熠位于沙湖畔景弘环保总部的办公室里,再次谈到签约的那个时刻,周国熠依然很兴奋,“全国只有10家签约,其他都是大型?肫蠛偷胤秸???颐瞧笠底钚。?醋魑??砩咸ㄇ┰迹?得髡庀罴际酰?艿搅礁龉?胰峡伞?rdquo;
目前,“火焰兵”设备还未正式来汉,咱们只能先从影像里感受下这个“未来 战士”的能量。
一座8米高的反应谁,各类垃圾通过传送带送入炉腔,从上往下,经过三级反应器,的逐级加热分解,温度从最初400度,升至1200度,最下一层是核心熔融层,温度达到1700度,最高可达2200度。
最后从反应堆底部排出来的是黑色玻璃质固体,这就是垃圾所含的无机质,无污染。
“‘火焰兵’最厉害的地方就在熔融层,1700度的高温可直接处理工业危废垃圾,能摧毁最复杂的有机质,这是同类设备 无法企及的。”周国熠解释,最后产生的玻璃质固体,可作为铺路建材,充分燃烧后的发电量也从以前的300度/吨,升至近500度/吨。传统垃圾焚烧厂产生的飞灰, 通过这种技术,也能成为无毒固体,完全无害。设备可固定也可移动,占地只有传统垃圾发电厂的1/3,能满足日处理垃圾20吨至2000吨不等的需求。
眼下,“火焰兵”技术?肽谑赘龉こ淘诤颖北6ǎ?ldquo;示范工程建成后,将携手英国合作伙伴在武汉联合生产该设备”, 周国熠说。他所指的这个生产地点就在阳逻开发区,景弘环保已投资近6000万进行基础建设。
不久的将来,“火焰兵”将不用再漂洋过海,而直接变成“武汉造”。
用环保科技“擦亮”武汉蓝天
说起和“火焰兵”的缘分,周国熠说,自己很幸运。
去年9月,周国熠参加了英中贸易协会组织的商务交流活动。半年后,他再次接到该协会“全球环保产业论坛”的邀请。本来并无参会打算,但抵不住英方三番五次的热情邀约,他还是去了。论坛上,周?腱谠??mdash;直关注污水处理,结果却被擅长固废处理 的“火焰兵”所吸引,“我虽不是技术人员,但当时就直觉这项产品应该很厉害”, 周国熠笑着说。前后与英企进行了约半年的沟通交流,最终双方才站在了中英财金对话的签约台上。“原本安排跟随总理出访的贸易团里没有我们,因为英国大使馆的不断推荐,商务部才注意到了我们。”周国熠感到十分庆幸。
采访不停地被他的手机和电话打断, 周?腱谛ψ潘担?虻缁暗亩嗍歉鞯卣??⒒繁F笠担???ldquo;火焰兵”技术之后,想要谈合作。
对武汉来说,最急迫的问题是全市5个垃圾发电厂每年20万吨飞灰的无害化处置,提到飞灰,他不自觉皱起了眉头,“不过,10月中旬,已约好英国专家团来武汉与政府当面沟通,政府方面也很期待。”
周国熠的绝招远不仅于此,景弘环保与清华大学合作的生活垃圾填埋场“好氧生态修复技术”,以及与香港科技大学合作的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的“SANI技术”,都是?肽谙冉??健?/div>
明年9月的“第十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”,就将在曾经最大的垃圾场金口垃圾填场上举办。垃圾填埋场的修复工程就是由景弘环保承接,螯个垃圾场面积52公顷, 自然修复至少需要三十年,而距离会议?阅恢挥幸荒甓嗍奔洌?芊癜词苯徊睿恐芄?谑?肿孕牛?ldquo;按现在设备运行的状态,明年 7月一定能完成。”
作为高科技型企业,周国熠很清楚, 研发创新、人才引进和团队管理的重要性,“已建成的研发大楼有8000多平方,研发投入也已达到2000万。”在大力引进外来技术的同时,他从未放松企业内功的修炼。
其实,他手中还有另一张“底牌”: 已获国家科技部863计划项目“静电激发袋式除尘技术及设备研制”,正在紧张研发中,旨在彻底解决PM2.5的排放问题。
曾经在青山生活的他,对环境的污染和治理深有体会。经济学专业出身的他放弃了许多更好的发展机会,一直呆在家乡,希望致力于环保事业的发展。
办公室的落地大窗正对着宽阔的湖面,湛蓝的湖水倒映着淡淡的白云。望着窗外,他感慨,“相比国外很多城市,武汉这座城市真的很美,不忍心看着它在日益发展中被垃圾和雾霾玷污,希望我们的一点点努力可以让武汉更美,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更加幸福。”


